
随着国内经济高速发展,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美、舒适的住宅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相对于低层楼房来说,顶层楼房有众多的优势:视野开阔;通风、采光效果好;受外界噪音影响小;卫生、干净,个人空间较多;梅雨季节干爽,不用**;私密性好……但实际情况却是顶层楼房很难售卖。为什么有着诸多优势的顶楼却不受购房者的青睐呢?
现状:易渗漏、不隔热,顶层楼房不好卖
顶楼漏水已经成为了住宅的“流行病”。不仅如此,顶楼也饱受保温隔热的困扰。由于没有上层住户,房间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容易冬冷夏热。购房者在选择楼层自然而然避开了顶层,顶层就这么被剩下来了。这无疑给开发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顶层屋面渗漏率高且保温隔热效果差,从而让购房者对顶层楼房望而却步呢?又该如何解决顶层屋面的漏水和保温隔热的问题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细说屋面工程的那些事。
剖析:顶楼为什么易渗漏、保温隔热差?
就目前来说,屋面工程按照防水层和保温隔热层的位置关系可分为正置式和倒置式屋面。
正置式屋面就是防水层做在保温隔热层的上面,一般的构造层次由下至上依次为:结构层、找坡找平层、隔汽层、保温隔热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护面层等(见图1)。

图1:正置式屋面
这种做法理论上可以避免保温隔热层进水后保温隔热效果下降的问题,但由于防水层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缺陷(如卷材搭接缝、节点处理不完 美或人为造成的破损等),水会进入到防水层下面的构造层次(如保温隔热层、找坡层等),保温隔热层依然会进水,其保温隔热效果还是得不到很好的保 证。更重要的是,防水层没有和结构层紧密粘结,它们之间相隔很多的构造层次,这些构造层次会成为让防水行业非常头疼的“窜水层”。一旦渗漏,后期的维修十分困难,不停堵不停漏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那么是不是采用倒置式屋面就可以解决问题呢?也不尽然。倒置式屋面是将防水层做在保温隔热层的下面,一般的构造层次由下至上依次为:结构层、找坡找平层、防水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面层等(见图2)。

图2:倒置式屋面
此时由于保温隔热层之上没有防水层的保护,或者设置了防水效果较差的刚性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水会包围在保温隔热层四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保温隔热效果。而且,尽管防水层设在保温隔热层的下方,但其与结构层之间隔着找坡找平层,还是会存在“窜水”的现象。
解决:做好以下步骤,顶楼轻松卖
1、“皮肤式”防水,**“窜水”问题
传统 “雨衣式”的防水做法,防水层与结构层没有实现“满粘”,两者之间存在“窜水层”,此时防水层就好像是在结构层外部穿了一件巨大的“雨衣”,一旦雨衣有缺陷就极易“窜水”,系统**系数低,而且由于“渗漏点”不好找,导致后期维修十分困难。
而如果使防水层成为结构层的“皮肤”,两者牢固粘结,这样就可以**“窜水层”。这种“皮肤式”的防水理念就是使防水层和结构层直接牢固地粘结,即使防水层和结构层各自有薄弱环节,但只要两者的薄弱点不重合,就不会产生漏水。就算防水层的薄弱点和结构层的薄弱点高度重合(发生的几率非常小)而产生漏水,后期维修也十分简便,只需针对个别渗漏点进行堵漏即可。
2、合理选择防水材料
贝壳外露防水涂料是采用特种高分子乳液为基料,添加精细辅料和多种活性物质研制而成的高性能防水涂料。在欧美区域30多年前就开发应用在屋面上。可覆盖各种复杂结构,能与各种不同材质基面强力结合,无需保护层,使用寿命长。属水性、、不燃、无腐蚀的环保产品。
3、施工中严谨管控
“三分材料,七分施工”,施工环节是决定终功能效果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是防水施工人员要摘掉过去“不专 业”的帽子,须经过专 业系统的技能培训后再上岗。现场施工时还要对细节进行严格管控,如基层验收、节点处理、单位面积材料用量、搭接密封及收口处理等。二是针对防水等工程属隐蔽性工程,建立完善的验收制度,即验收合格后方可隐蔽。三是摆脱大多数“低价中标”的观念,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当然要保 证屋面工程施工质量,简化工序,减少不同工种的交叉作业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可以降低施工管理的难度。